任重而道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去武汉学习心得体会
十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李竞
五月的初夏,我有幸来到了江城武汉,伴着春天的芬芳,带着夏日的清凉,参加了2014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楚天教育论坛”之“理解与表达”研讨会,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教研室主办,水果湖一小承办。本次研讨会围绕“理解与表达”课堂教学变革展开。研讨会上所展示的7节课例,分别从“理解”与“表达”两个层面展开,为我们小语老师今后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郭曼老师教态清新,语言温和,通过情景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表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理解、学会表达。王馨老师干练、热情,教学独具匠心,学法指导巧妙、无痕。让学生的写作润物细无声。唐清碧老师沉稳、善于创设情境,惆怅与快乐相交叉的写法,渗透写作技巧,孩子们的一首首小诗浑然天成。匡永红老师以教导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巧用“一问一答”进行仿写。王桢老师亲切自然,语言富有魅力,引领学生捕捉获奖感言的精髓,概括了主要内容。多元化的表达,再一次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杨胜老师执教六年级《清明上河图》,简洁高效地梳理了课文主要内容,并聚焦关键句子仔细研读,借助对比阅读发现重点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学习概括方法,发现作者写作结构,深刻感受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艺术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引领学生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程海霞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设计独到的群文阅读教学课例——五年级《细微之处见真情》。她将《慈母情深》与《秋天的怀念》有机整合在一起,聚焦学生细微处最深刻的感受,提供课外资料解决难点再次提炼写作方法,直抒胸臆,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意,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作文教学回归本真,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王馨老师的教学——动态、科学。王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活动,却把学生的兴趣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她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青年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