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吴定时
课堂教学目标实际上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是在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期望。“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才能较好体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两者密不可分。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现象:
进入新课程以后,大家在思想上基本认识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但在实践中认识模糊,二者脱离,机械应对;“三维目标”难以落实,难以整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问题:如何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现代社会的知识内涵分析,知识分为两类四种:即1、显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2、隐性知识——“怎么样”的知识、“如何做”的知识。语文知识(字词句篇)是手段,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是目的,现代社会对学生需求的是语文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打好基础。
案例3:
一位老师教《微笑着承受一切》,解题教学是这样进行的。她先出示桑兰的照片,让同学们认识桑兰。然后提出:谁能用一个词描述桑兰的表情?当学生答出“微笑”之后,老师又问:人类的笑容有很多种,除了微笑还有什么笑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哈哈大笑、偷笑、开怀大笑、奸笑、皮笑肉不笑……接着又问:“承受”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词语的含义的?当学生说是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知道后,老师又介绍了联系上下文、字义相加和近反义词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紧接着老师又问“一切”是指什么?最后问:“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什么意思?
评析:“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了吗?
这是一个课堂导入片断。案例存在的问题在于交这对词语的解释是无谓的,有的甚至是多余的。对“微笑”、“承受”、“一切”的分析有点远离课文内容,抓住“微笑”拓展,显得画蛇添足、东扯西拉;借此方法的指导既不适时,又耗时。词语教学应在语言情境中体悟、理解。解题可从人物形象入手,联系全文,感悟人物遭遇,理解人物精神,而不是仅仅进行词语解释。
对策:
1)有效整合“三维目标”,增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2)借助语言情境或具体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3)寓学法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4)找准语言文字训练切入口,落实训练点。
案例4:建构知识 开发潜能
师:请我们的朋友闪亮登场(带有松树、枫树、木棉树等头饰
的8名同学上台)!下面,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请你们写上
你朋友的名字,贴在它身上,每人写三个。开始!
(放《找朋友》乐曲,小朋友们写好树名纷纷下位,找自己的
朋友,气氛非常热烈。)
师: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认错朋友呀?(检查所写树名)
生:我们请这8位朋友做一下自我介绍好吗?
生:我是一棵松树,我一年四季都披绿装,我还结松果呢!
生:我是一棵桦树。你们看我多直呀,我不怕冷,很坚强,人
们说我是守卫北疆的小卫士。
生:我是一棵木棉树,我喜欢暖和的天气,所以我生活在南方。
……
师:这8位朋友我们都很喜欢,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哪些树木
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还认识香樟树,因为它很香,所以院子里栽上它,就不会有蚊子。
生:我还认识柳树,柳树的枝条很柔软,很美。
生:我还认识铁树,它很矮,它也和松树一样四季披绿装。
……
师:小朋友们认识这么多树木,真行!现在老师的黑板是一个“娃娃植物园”,你们把各自最喜欢的树木朋友画下来,贴到“娃娃植物园”好吗?
(学生各自作画)
问题: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语文学习是过程(经过)与结果(成果)的统一,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
案例5:
一位教师教《世纪宝鼎》,确定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是: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充当角色,促进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下面是他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了解了世纪宝鼎的样子和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为了表达我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对世界人民的良好祝愿,世纪宝鼎这一珍贵的礼品不知集中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劳动!像设计铸造者、装运者、赠送者,等等。(师板书:设计者、铸造者、装运者、赠送者、介绍者……)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某一角色,你将怎样勇敢地承担、圆满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良好祝愿呢?(生思考)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谈谈是怎样做的。
(早已安排好的角色登台朗读他们在老师指导下预先写成的发言稿)
案例6:
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纪宝鼎的样子和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为表达我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对世界人民的良好祝愿,世纪宝鼎这一珍贵的礼品不知集中了多少人的智慧!知道哪些人吗?(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设计者、铸造者、装运者、赠送者、介绍者……)先想一想,这些角色分别该做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引导凭借课文和以往积累,明晰角色任务:设计者的设计过程,赠送者的现场发言,介绍者的现场介绍……)
师:看来,能当上这些角色是很光荣的,但要当好这些角色又很不容易。如果,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你们,把任务交给了你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别提有多激动了,这是祖国对我的信任,也是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生:我一定在心里默默念叨,祖国啊,你放心吧,无论吃多大的苦,我也要完成任务!
生:我会当即向国家领导人表态:请首长放心,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我一定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分明感受到你们的热血在沸腾,心潮在激荡,祖国人民在盼望你们,老师相信,祖国人民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下面,请大家选好角色后,以细心阅读课文为前提,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向人民作出响亮的回答吧!
(生神情激动,全心投入,师巡回行间,及时指点)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的紧张准备,老师真是激动。看到设计者的设计计划、赠送者的现场祝语、介绍者的具体描述等……老师喜在眉头笑在心。这是一件大事,我们要确保万无一失。因此,我建议以角色为依据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计划,再做好介绍的准备。在此基础上,选派代表登台介绍。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各组代表上台亮相。
(设计者、赠送者、铸造者、运送者等角色的介绍内容略)
生:我是“设计者”的代表……
……
师:同学们,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你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祖国人民争了光,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你是一民旅美华侨,亲自参加了“世纪宝鼎”的赠送仪式,你的心情怎样,能说说吗?
(学生发言略)
议一议:比较这两个教学案例有什么不同?
案例5好像体现了方法与过程,但从过程看,角色是教师确定的,发言时课前准备的,课上只是进行“表演”而已。而案例6种是通过具体的过程去追求既定的结果,教师是真情诱发,情境是真实的展现,学生是真情的参与。不仅真切的感悟了课文的情感,而且通过课文语言的巧妙转换,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情感,达到了精神提升与语言发展的自然的、高效的融合。
对策:
1)做到全员参与,让人人经历“过程”;
2)创设情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3)提供问题空间,给学生表现机会;
4)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5)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灵活选择和应用学习方法;
6)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强化读,追求悟(明确读的目标、讲究读的方法、体现读的层次)。
在轻读想像中感悟语言情境
在默读思考中感悟语言内涵
在品读剖析中感悟语言技巧
在朗读体味中感悟语言情感
在延伸拓展中促进语言转换
案例7:参与学习过程 感悟学习方法
师:老师为同学们读的第三小节,同学们认真听,说说你们
听出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一处老师停顿了,不连贯。
生:我听出了老师在“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这一句后面停了
很长时间。
生:我听出来老师是故意停顿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一段中的第一句话最重要,所以老师在他后面
停一停。
生:我明白了,这一小节的第一句话是写苍耳妈妈有个好办
法,老师在停顿中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是写苍耳妈妈的办法到
底是什么。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大家再说说老师重读了哪几个字?
生:我听出来了,“铠甲”读得比较重。
师:“铠甲”是什么意思?
生:铠甲指苍耳带刺的一层硬壳。
(CAI出示苍耳果放大图)
师:你们还听出哪些词重读了。
生:老师把“穿”、“挂”、“去”三个词重读了。
师:你听得很仔细,这三个词为什么要读得不一样?
生:我想这些次都是说苍耳妈妈的孩子是怎样去远方的。
生: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师:那同学们能演示一下吗?
(同学们都纷纷表演穿、挂、去)
(CAI演示苍耳孩子用刺挂住小兔的毛,奔向远方的情景)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生: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厚厚的带刺的铠甲,小兔从中间一
跑,孩子们就挂住小兔的皮毛,奔向远方了。
师:你真棒,是个会动脑筋的同学。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苍耳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生:苍耳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问题:如何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能力是可以习得的,过程与方法是可以实践的,情感和态度是可以养成的杜威说: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
案例8:
一位教师教学《槐乡五月》第三自然段,他先让学生分辨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几句写小姑娘,哪几句写小小子。接着让学生在文中分别找两个词来概括小姑娘和小小子的特点。学生找到“俊俏”和“大大咧咧”之后,教师又从如何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入手组织教学,并且从这两个词引出“别着、戴着、飘到、装的、拿的、塞上”等一系列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最后让学生就这段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大家来评析:
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感情。因为老师把大多数的时间用来分析课文,根本没有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如果不过多讲解,让学生谈一谈、演一演、说一说,可能效果更加。
案例9:
《赵州桥》一文快学完的时候,杨老师想让学生再深刻地体会一下当时建桥工人的艰辛,并感受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怕难不怕苦的精神。
师:看到这样一座造型独特、外形美观的赵州桥,你想对建筑工人说些什么呢?
生1:建筑工人们,你们辛苦了!
生2:你们真聪明!
生3:你们真有本事!
师:还有呢?
(台下一片哑然,孩子们似乎在反问:“还有什么呢?”)
师:(不高兴的)你们不佩服他们顽强的毅力吗?不觉得这座桥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吗?不觉得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吗?
大家来评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使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语文课堂中,无论是情感激发、态度培育,还是价值引领,都不应该是穿鞋戴帽式的,应该如春风入夜般悄然,春雨润物般无声。但在现实教学中,像杨老师这样把自己的情感强加给学生的现象还十分普遍,问题在于不少教师并不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生长点在哪里。
对策:
1)巧妙引导 体验情感
案例10:
师:你最喜欢哪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个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节,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 听老师读读这一节。(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次?(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话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一试。(生读)“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滴落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们,那一定要把这句话读好。 (大家齐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时侯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哩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的带我去了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练习表演课文内容,谁愿意把这一小节的内容表演给大家看?(生举手)
生:我演妈妈。
生:我演医生。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演,都说些什么?
(生商量后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演得挺好。
生:还行,就是医生有点不严肃。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才能演得好,演得像。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病好了,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我会给妈妈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2)依据教学内容 凸现价值取向
案例11: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读后说说小猴子的结果怎样?
(生齐读)
生:我从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知道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师:你真会读书!同学门,小猴子下山来一会儿扔玉米,摘桃子,一会又扔桃子,摘西瓜,后来又扔了西瓜,去追兔子,你们认为他做得怎么样呢?
生:小猴子做得不对,他下山来找吃的,掰到了玉米可以回家了。
生:小猴子掰了玉米,如果他还能拿东西的话,还可以摘几个桃子回家去了,他不应该看见桃子扔了玉米。
生:小猴子不应该看见一样新的就扔旧的,一会儿扔这,一会扔那,最后他只能空着手回家去。
师:刚才的三位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小猴子做得对,桃子那么红,比玉米好吃多了,小猴子就应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桃子比玉米味道好,有道理!
(受同学启发及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
生:小猴子是应该把桃子扔了去摘西瓜,因为西瓜又大又甜,运回去也方便些,可以滚着推回去。
生:小兔子多可爱啊!小猴子如果能把它抓回家,那该多好玩呀!小猴子没能抓到小兔子,只能怪他的运气不好。
生:老师,您不是经常说要我们取得好成绩后,不应骄傲,还要不断地向更好的成绩进军吗?小猴子每次要的东西都比丢掉的好,小猴子这样做是对的。
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得真好!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